【导语】离开了制度和流程的时效性和规范化、缺乏中层的辅导和监督,没有基层的实时反馈和汇报,光靠领导人的一腔热血和废寝忘食,是难以持久的。
改革开放若干年来,随着很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实践中管理问题也不断涌现,理论界管理新名词随之层出不穷,如蓝海战略、团队精神、企业文化、执行力等;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全体员工思想意识提升和转变以适应变化的要求,相信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以应对企业可能出现的瓶颈或困惑,在此,谈谈对执行的个人感知。
我觉得大家在对执行力的理解上存在几点误区,分析如下
个人认为企业的执行力不是哪一个层面的问题,是企业自上而下的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要界定职责,明晰权责,领导者从大了说负责企业的战略方向,小了说就是分配任务,但不是分配下去就可以不闻不问,或者想问就问,要问而且要有章法,如果高层不问,上行下效,中层也不问,基层自然就放鸭子了。
中层在企业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大多数中层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团队管理方法,重人情讲面子,甚至带头违规违纪,上级问责下来,只会粗浅地采用工资处罚、体罚甚至打骂的现象,在辅导员工如何做好事上乏善可陈,还是计划时代的行政等级制度,下属服务上级,员工从心底里也不认同上级的管理能力,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员工做事时用经验代替一切,对企业的相关规定置若罔闻。
有些领导对流程或制度的解释是精细化要求,不管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写出来的东西是能想成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发下去叫员工执行,并且也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沟通下来有些领导甚至认为我今天提精细化,虽然短时间实现不了,但总有一天会实现,无视流程和制度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员工的接受程度,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
综上,企业的终端执行对内反映能否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企业的目标,对外体现企业的形象,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制度和流程的时效性和规范化、缺乏中层的辅导和监督,没有基层的实时反馈和汇报,光靠领导人的一腔热血和废寝忘食,即使树立了伟大的梦想,取得了一时成就,也难以持久!
该篇文章原址转自:北京青年报
为了传播、分享优质信息,艾第克(厦门)力资源有限公司在网络图文资源中搜索选择并上传,非有侵犯原作版权之意,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协商解决
“扫一扫”下图二维码,官方微信号放送更多精彩呐~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