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发挥余热”不容易
美国于1965年便制订了《美国老年人法》,1975年批准了《美国禁止歧视老年人法》。尽管如此,年龄歧视在美国还是普遍存在。
日前,发布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报道的作者指出,年龄越大的人求职中面临的歧视也越多,而老年妇女受到的歧视更严重。
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退休制度,老年人是继续就业还是就此退休,取决于个人和雇主的意愿。而许多老人在2008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损失了相当部分用以养老的积蓄,因此被迫延迟退休计划。但现实中的情况是,对于到了退休年龄的老人而言,即使自己有意愿继续工作,也往往难以如愿。
美国在婴儿潮出生的一代在2011年满65岁。随着退休的到来,美国每天约有一万多人迈入65岁。虽然很多退休的老人都选择继续找工作以增加收入,但是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跋涉。其中一个原因不常被提及,因为这是非法的,那就是年龄歧视。
三位经济学家,纽马克、伯恩和巴顿设计了一次现场测验,试图记录年龄歧视是如何广泛,特别在接近退休年龄的工人群体中有多广泛。他们用了4万多份相似的求职申请,投递给了称需要29到31岁,49到51岁和64到66岁的工人的单位。这项研究在10几个城市进行,包括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和波士顿。结果显示,无论是行政、销售的工作,还是保安或门卫的工作,无论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年轻工人得到的回复都相对更高。年龄歧视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老工人失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其原因根本不是缺乏技术。2007到2009年的经济衰退中,失业6个月或更长时间一直是难缠的问题,这次衰退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
德国
进入“65+时代”
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期一次人口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65岁以上老人在继续工作,并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德国正在进入“65+时代”。人口调查数据表明,60到64岁年龄段工作人口的比例,从2005年的28%增长到2014年的52%;65到69岁年龄段工作人口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6%攀升到2014年的14%。
退休年龄上调是老年工作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德国老龄化程度加剧,2014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数已达1700万,占总人口的21%。根据统计学家预测,到206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3。为缓解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压力,减少养老保险支出,德国自2012年至2029年,通过每年小幅增加1至2个月,最终将退休年龄上调至67岁。经济原因是刺激退休老人再就业的一大动力。报告指出,对一些退休老人来说,养老金的高低,是决定其是否继续工作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目前,退休老人能拿到的养老金只相当于工作时税后收入的一半。有专家预计,为保持养老保险制度下的保费收入和发放的养老金额大体平衡,未来养老金与工作时税后收入比例还将继续下调,或将下降至43%。德国平等慈善协会在今年初的一份《贫困人口调查》报告中指出,退休老人已成为贫困人口中最常见的人群之一。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继续工作的。在退休再就业人群中,39%为“再创业”人员,他们或是成立公司,或是以某一项目专家、顾问的身份参与到工作中。这部分人员退休前多为工程师或企业高管,拥有较广的人脉资源和较高端的工作经验,他们继续工作更多是为了维系与社会的联系。对此,德国联邦统计局局长罗德里希·埃格勒表示,老年人社会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希望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埃格勒强调,相较从前,65岁以上老人日趋年轻态。2010年以来,老年群体电脑使用率已上升八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人网络使用率从35%上升至45%,其中男性上网率比女性优势明显。他们更多地关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而较少花精力于移动设备。
韩国
老人热衷当老板
不少韩国的老人,会用积蓄开一个小店,既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还能获得额外收入,贴补家用。
据韩国政府统计,2014年有80%的个体工商业主年龄在50岁以上。而65岁以上的韩国老人中,有41.6%的男性和23.0%女性还在工作。据悉,目前韩国老人的平均寿命为77.2岁,而大部分韩国人在55岁退休,因此,老人们将面临20多年的退休生活。由于很多老人不愿意与儿女住在一起,因此,很多人选择了自己创业当老板,不但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为自己生病后做准备,还能给自己找点事做。
目前,最受老人们欢迎的创业项目是零售业和服务行业。走在韩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老人在住所附近开设的便利店、洗浴中心、咖啡馆和小吃店。老人们每天从早忙到晚,工作强度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虽然有些小店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但很多老人由于缺乏职业训练,面临着经营不善而破产或积劳成疾的问题。为了帮助老人能尽快适应创业生活,韩国一些社会公益组织还会不定期到老人的店中拜访,传授其一些管理经验。韩国政府近年来还大力推广老年工作岗位,为一些企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他们给老人提供就业机会。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2013年韩国65岁以上长者就业率高达30.9%。首尔推出“健康100岁2020高龄社会总规划”,成立“人生二次收成支援中心”,向长者提供长者创业支援、社会服务及退休规划等课程,他们上课后考取各类证书并再次工作,使社会获得庞大人力资源。韩国敬老文化深厚,照顾老人被视为企业责任。以当地最大服装品牌衣恋集团为例,公司规定员工每周做一次义工,如向独居长者送饭,另还设立了多间老人福祉会馆,免费向长者提供各种课程,并安排旅游巴士接送行动不便的长者。
日本
政府帮忙找工作
漫步东京街头你会发现,出租司机、工地看护、交通保安、高速收费员、物业管理员、清洁员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统计显示,日本每100名就业人口中就有10名是65岁以上老人,并且高龄工作者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如今,高龄老人已经构成了日本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结构严重老化、年轻劳动力不足等社会经济结构性问题。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显示,不包括从事农业和林业的老人,2013年日本有636万65岁以上老人依然在工作,占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20%,比上年增加了7.7%。根据日本《劳动法》规定,日本人到了65岁可退休,但由于近20年来日本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退休老人还留在岗位上。据统计,退休老人中,36%的男性及15%的女性还在工作。
在日本,为了帮助身体健康的老人退休后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各个城市都有专门为老人开设的“银发人才中心”,帮他们找工作。为了给老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日本厚生劳动省专门成立了帮助老人求职的办公室,根据企业提供给老人的工作性质及内容,给予不同程度的津贴,并协助各大城市成立多所“银发人才中心”,专门为老人提供求职帮助。在银发人才中心里,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轻体力劳动的工作机会,比如交通引导员、仓库管理员、农田帮手等招聘信息,并做成小册子,放在超市,供免费领取,还帮助雇佣双方协调工资、工伤保险等事宜。